一品楼免费论坛官网,夜来香论坛官网,凤楼信息同城附近,成都桑拿论坛品茶论坛

新闻资讯
广东大力传承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 绿美南粤入画来

发布时间:2025/11/12 来源:人民日报

广东省肇庆市怀集县蓝钟镇古城村,岳山造林展馆迎来了又一批参观者。展馆内,拍摄于上世纪70年代的纪录片经修复后循环播放,高亢激昂的配音穿越时空,回荡耳畔。展厅外,岳山山脉蜿蜒起伏,莽莽苍苍?!敖昀词±锾岢龃罅胙铩郎皆炝帧馊俅常轿颐钦饫锢床喂垩暗娜嗽嚼丛蕉嗔?。”展馆讲解员祝成山说。

许多参观学习者奔赴岳山,重温一段火热的历史,感悟其中蕴藏的力量。1974年和1975年的秋冬,怀集县组织2.5万名干部群众在岳山开展大规模植树造林,将贫瘠荒山变成万亩林海,孕育出“忠诚奉献、艰苦创业、团结奋斗、久久为功”的“岳山造林”光荣传统。

如今的岳山,已成为广东省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地标。广东干部群众在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指引下,大力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持续开展绿美广东生态建设,坚持扩绿、兴绿、护绿并举,把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转化为生动具体的实践。行走在广东的城市乡村,记者感受到,这里处处涌动着建设绿美家园的热潮,一场着眼于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生态变革,正在深刻改变南粤大地。

接续增绿,描绘南粤绿美图景

光荣传统蕴含着深厚力量。近年来,“岳山造林”光荣传统成为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精神财富。今年的广东省政府工作报告在部署安排年度重点工作时提出:“要弘扬‘岳山造林’光荣传统,倡导‘有好事、来种树’,丰富全民义务植树形式,打造绿意盎然的美好环境,让美丽广东更加可观可感可及。”

“‘岳山造林’光荣传统,源自肇庆市怀集县上世纪70年代开展的艰苦卓绝的‘岳山造林大会战’。这段历史我们永远不能忘记,这种精神和传统我们要持续传承弘扬?!闭厍焓形榧钦虐怠?/p>

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为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岳山上的山林遭到砍伐,生态被破坏。谈及当时的情景,参与岳山造林的盘海波仍记忆犹新:“那时的岳山水土流失严重,也严重影响了老百姓的生计。”

面对过度砍伐造成的生态?;?,怀集县委响应“绿化祖国”的号召,以“造大林、大造林、造好林”为目标,组织全县干部群众先后发起两轮轰轰烈烈的“岳山造林大会战”。参与者自带口粮、自建窝棚、自搭炉灶。天不亮就开工,天黑之后才下山,每天造林超过11个小时?!白钅寻镜氖巧钋锍醵囊雇?。茅草房四面漏风,大家裹着被子挤在一起抱团取暖。”“岳山造林大会战”的亲历者马乃强告诉记者。

虽然自然条件恶劣,但“誓把荒山变林海,敢教日月换新天”的信念如磐石般坚定。两次“造林大会战”,用时143天,高规格造林3.5万亩,岳山的生态困境由此改变。

1979年,时任广东省委第一书记习仲勋同志到怀集调研,看到万亩林海的壮观景象,连声赞叹。他鼓励山区群众管护好森林资源,确保永续利用。下山时,习仲勋同志专门为3株蓝钟杉除草、松土、培土。

1987年,时任中央政治局委员、书记处书记习仲勋同志再次来到怀集,提出“合理砍伐,永续利用,绿化荒山,青山常在”的16字要求,并勉励领导干部带头把工作做得更好。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如今,这3株蓝钟杉高大挺拔、枝繁叶茂,充满勃勃生机。岳山造林成为广东省?;ば薷瓷纳沸凑?,其孕育的“岳山造林”光荣传统也成为宝贵的精神财富。此后,一代又一代广东干部群众接过历史的“绿色接力棒”,一笔笔接续描绘南粤绿色画卷。从1985年提出“五年消灭荒山、十年绿化广东”,到1991年获评“全国荒山造林绿化第一省”;从2005年提出建设林业生态省,到2013年启动新一轮绿化广东大行动,绿色日益成为广东经济社会发展的厚重底色。

2022年12月,广东又一次吹响生态建设的冲锋号。

广东省委十三届二次全会着眼打造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绿美广东样板,郑重向全省人民发出深入推进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号召?!吨泄补愣∥赜谏钊胪平堂拦愣ㄉ璧木龆ā范灾氐闳挝窠辛巳娌渴穑笮卸荷种柿烤继嵘卸?、城乡一体绿美提升行动、绿美?;さ靥嵘卸?、绿色通道品质提升行动、古树名木保护提升行动、全民爱绿植绿护绿行动,旨在努力创造生态优势,进而将其转化为发展优势。

这是一场深刻的绿色变革。广东的生态建设,不仅要“绿起来”,更要“美起来”“富起来”。得改革开放风气之先的广东,在建设生态文明的新征程上奋力走在前列。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是广东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牵引,也是关系广东长远发展和民生福祉的重要工程?!惫愣∥饕涸鹜舅?,“要广泛发动社会各界力量植绿护绿,从街头巷尾做起,从房前屋后做起,从路边水旁做起,从每个村庄、每个社区、每个单位、每个工厂做起,见缝插绿、见白增绿,以每个人的自觉行动,让广东大地山川更绿、家园更美?!?/p>

扩绿提质,厚植绿色民生福祉

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广东以大手笔擘画具有岭南特色的生态文明建设,推动构建人与自然生命共同体,着力让绿美生态成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让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成为普遍的共识和行动。

在山上,精准提升森林质量——

漫步于清远市的银盏山地公园,但见林木形态多样,层次丰富多元,风景美不胜收,这里种有多种珍贵树种和乡土树种。

“具体有哪些种类?”记者问道。

“交趾黄檀、降香黄檀、红花天料木、红锥、华盖木、石碌含笑、深山含笑、乐昌含笑、浙江润楠、闽楠……”护林员王建华一口气说出了不少。

树种的多样化、本地化,是广东提升森林生态效益的重要举措。记者了解到,在过去半个世纪,广东当地种植更多的是松树等先锋树种。随着这些先锋树种蔚然成势,抗病虫害能力弱、涵养水源功能差、森林火灾风险大、综合效益不强等问题也逐渐显现。

对症下药,有的放矢。2023年,广东省林业局印发《广东省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方案(2023—2035年)》,提出到2035年林分优化提升1565万亩,森林抚育提升3061万亩,逐步解决单一树种生态功能不足问题。随后,森林质量精准提升行动在广东各地紧锣密鼓地开展起来。

在山下,大力推进城乡绿化——

在肇庆四会市城中街道下?村,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给乡村带来深刻变化。

“我希望在大学里,实现一个小梦想”“祝我的母亲身体健康”“愿在未来的生活里,收获满满”……当地一片“喜事林”中,一个个挂在树上的小牌子,寄托着人们的愿望。

这片“喜事林”于2024年10月建成启用。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吴遥翔介绍,之前这片林子是蚊虫滋生、垃圾堆积的废弃鱼塘。为改善人居环境,村委会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将周边的闲置地打造成了“喜事林”小公园,见缝插绿、增绿补绿,带动村民在自家庭院、房前屋后美化环境,让“添绿贺喜”成为新的文明风尚。

这片“喜事林”是广东推进城乡一体绿美提升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广东各地以扩增绿化面积为重点,利用绿美广东公共服务平台、认种一棵树小程序等,引导全民积极参与绿化家园。通过主题林营建、认捐认养、志愿服务等形式,持续开展“五边”(山边、水边、路边、镇村边、景区边)和“四旁”(村旁、路旁、水旁、宅旁)绿化,绿化面积不断扩大。

在交通干线,打造沿途绿美景观——

“来时青山绿水,回时绿水青山?!庇谐丝驼庋稳莩俗妨咛母惺堋C妨咛庸愣分莺土?,于2024年9月正式开通运营。它是一条交通动脉,也是一条绿美生态长廊。据介绍,梅龙高铁建设秉承“安全第一、因地制宜、全年有绿、四季有花”的原则,实现了“乘车见绿、出站见景、绿色出行”。

绿美通道建设是绿美广东生态建设的重要一环。它以高速公路、国省道等为载体,按照“宜树则树、宜花则花、宜草则草”原则,串联城乡、连接山海,着力构建互联互通的绿美生态网络,让森林融入城乡,让人们融入自然,更好地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

广东省林业局相关负责同志表示,绿美通道建设不仅提升了交通沿线的景观品质,更成为推动生态环境?;ぁ⑾绱迦嬲裥撕颓蛐鞣⒄沟闹匾?。

用心护绿,守护宝贵生态财富

历经千年仍茁壮挺拔,饱经风霜仍生机勃勃。

走进广东省惠州市龙门县麻榨镇中心村,一棵巨大的榕树映入眼帘。虬曲苍劲的枝干向四方延展,犹如一把撑开的绿色巨伞,带来大片阴凉。当地人告诉记者,这棵榕树估测树龄有1000多年。

为了守护这棵古榕树,当地干部群众没少下功夫。2017年后,榕树一度枯枝增多,树叶发黄,开花结果周期延缓,村民们忧心忡忡。2021年,龙门县林业局邀请专业团队对古榕树进行救治,进行了树洞修补、增加支撑、病虫害防治等一系列复壮工作。经过一番努力,榕树终于恢复了原来的繁茂。

古树名木是记录自然生态变迁的“活化石”,是承载民族历史记忆的绿色国宝。?;す攀髅荆褪潜;ど⒈;だ?,守护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对大力?;す攀髅?、呵护生态、留住乡愁,广东看得很重,举措有力,精准有效保护古树名木。

目前,广东全省超8.5万株古树名木已全部建立电子图文档案,实现“一树一码”和“一张图”信息动态化管理;851株一级古树名木全部安装监控摄像头,实现24小时全天候精准监控和可追溯?;ぁ?023年以来,全省建设绿美古树乡村120个,新建古树公园55个,抢救复壮古树名木6744株。古树名木得到前所未有的重视和?;?。

林木葱茏,白鹭振翅,海水拂岸,绿意绵延。展现在记者眼前的,是一幅山海林鸟和谐共生图。广东湛江红树林国家级自然?;で芾砭志殖ふ盼樯埽骸八孀派肪持鹉晗蚝?,鸟类多了起来?!?/p>

湛江红树林自然保护区是我国红树林面积最大、分布最集中的自然?;でN吮;ず谜馄焓髁?,当地优化护林员队伍建设,引入智慧化监管技术,强化一线巡护力量,搭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的监管体系。

红树林素有“海岸卫士”“海洋绿肺”之称,具有调节气候、?;ず0丁⑽稚锒嘌缘茸饔?,是维护生态平衡的天然屏障。

近年来,广东将红树林保护作为绿美广东生态建设重点任务,持续实施红树林生态修复工程,推进红树林?;ぜ嗖馔缃ㄉ瑁哟蠛焓髁挚蒲辛Χ?,实现红树林资源精准?;ぬ嵘?。

点绿成金,绿美效益日渐凸显

“随着环境变美,产业进来了,村民的收入也在不断增长,这就是绿水青山的价值?!惫阒菔谢破仪上麓宓匙苤榧?、村委会主任李良说。

迳下村位于中新广州知识城。如今的迳下村,保留了山水田园的底色,成为集田园、山水、旅游、科创为一体的示范村,是国家3A级旅游景区、广东省首批“百千万工程”典型村。

3年前,这里还完全是另一番景象——产业单一,人口外流,水体污染比较严重,不少农房已经破旧。从2023年开始,在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中,黄埔区坚持生态?;ば薷?,立足山水人城和谐相融,满足高新技术企业和科创人群的需求,进行了大刀阔斧的环境整治和绿美生态建设。

生态改善,成为撬动迳下村振兴发展的有力支点。广州开发区管委会副主任姚锦全介绍,现在迳下村已成为远近闻名的“网红村”。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ど?,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今年6月29日,环南昆山—罗浮山引领区218公里“最美旅游公路”正式建成通车。借助这条旅游公路,惠州市着力打造华南地区户外运动目的地,建设体育小镇,引进高端民宿企业,盘活废旧房屋等农村闲置资源,让企业与村集体形成共建模式,探索实现村强民富的共同富裕新机制。“公路沿线拥有得天独厚的自然资源等优势,周边区域具备联动打造的先天条件。这条218公里的旅游公路,也是一条盘活生态资源、激活片区发展的绿色之路?!惫愣〗ㄖ杓蒲芯吭鹤芫砝钗∷怠?/p>

绿美生态建设,增加的不只是真金白银,还有民生福祉。广东省全面推进以华南国家植物园为引领的三级植物园迁地?;ぬ逑到ㄉ?,持续推进城园融合建设,第一批26个迁地?;せ鼓扇胫参镌疤逑?,广州云溪植物园、云萝植物园相继建成开放,不断完善城乡植物文化惠民体系,满足人民群众对绿色空间、观赏、游憩及科普等的多种需求。

2024年8月8日,广州云溪植物园对社会开放?!爸参镌暗目?,为市民打开了一扇亲近自然、探索植物世界的大门。群众到这里来,可以望谷、溯溪、赏园、观山,放松身心,增加获得感和幸福感?!痹葡参镌爸魅挝庳挂撬?。

绿潮涌动,生机勃勃。和谐共生,生生不息。

绿美广东生态建设为岭南大地注入无限生机活力。广东人民一茬接着一茬种、一代接着一代干,不断增厚“绿色家底”,正在为经济发达、人口密集地区实现绿色发展探索出一条宝贵路径。(本报记者郭万盛、李纵,《民生周刊》记者刘毅、郑智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