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图为浑善达克沙地腹地秋景。刘长永摄
中新网锡林郭勒10月28日电 题:内蒙古浑善达克沙地治理纪实:植青绿,兴产业,富百姓
作者 奥蓝 魏子威
“以前是要治沙披绿,如今是既要披绿、也要效益?!狈胶6易』肷拼锟松车兀诿晒抛灾吻喾迨锌耸部颂谄炀镎虬淄辆?。在全村上下齐心协力下,这里的植被覆盖率从20世纪90年代的不足10%提升至50%以上。
今年,当地因地制宜,号召村民种沙棘。这些天,村民们在做大果沙棘的后期管护,为完成明年2.7万亩治沙目标做准备。“全村沙棘种了2万亩,明年就能结果了。有收益,沙也治住了?!?/p>
浑善达克沙地是我国四大沙地之一。内蒙古境内涉及锡林郭勒盟、赤峰市、乌兰察布市的21个旗县(市、区),沙化土地面积9789万亩,占全国分布面积九成以上。
在这里,生活着很多像方海东这样的农牧民。数十年来,他们的家园正经历着从黄沙漫天到生机盎然的转变,不少农牧民和他们的草牧场告别了之前“灰头土脸”的生活,迎来天更蓝、草更青的美好生活。
说起改善环境,首当其冲的就是植绿。20世纪90年代以来,大规模的植绿行动在浑善达克沙地遍地开花,政府依托京津风沙源治理、浑善达克沙地治理、三北等治理工程带头植绿,民众也自发在沙窝子里种树。仅锡林郭勒盟一地,这些年完成林业和草原生态建设任务2312万亩。
(资料图)图为综合治理前后,锡林郭勒盟正蓝旗那日图苏木巴彦塔拉嘎查2019年(左)和2022年(右)的对比图。锡林郭勒盟正蓝旗林草局供图
“我从小就跟着爷爷种。夏天收榆树钱,秋天采黄柳,来年春天再种到沙地里?!蔽止彰耸悄诿晒胖饕烊徊莩≈唬彩悄诿晒啪衬诨肷拼锟松车厍蛎婊畲蟮拿耸?,达5294.2万亩。锡林郭勒盟正蓝旗牧民王建伟已过不惑之年,在他看来,治沙植绿就是守护家园。“从大学毕业到现在的20多年,我和家人种下了2000多亩绿色?!?/p>
“我旗总土地面积约1527万亩,其中沙地面积就占了83.7%,治理任务一直都非常艰巨。这20多年来,我们完成了535万亩的浑善达克沙地治理任务?!闭镀炝植菥志殖ぶ炀靶绿讣爸卫砭椋雀锌纸景?。“工程固沙、飞播、人工种播……成果还是比较明显的?!?/p>
科学“植绿”之外,牧民生产理念的提升和生产方式的转变也对生态综合治理起到重要作用。记者在采访中获悉,牧民们正在放弃以往相对粗放的传统草原畜牧方式,减羊增牛、少养精养、半舍饲半放牧、草畜平衡、农机现代化等理念逐渐深入人心。
(资料图)图为生活在浑善达克沙地的牧民正在放牛。刘长永摄
“我们也得转变思路,不能只盯着养牛养羊。”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牧民塔娜因种沙草在当地很有名。2018年以来,她组织合作社,在科研专家们的指导下带领当地千余户牧民引种牧草、半灌木、灌木和经济林?!拔颐侵值幕蓖杖揶技饶芄躺场⑴Q蚧拱?,亩均产干草能达150公斤?!?/p>
(资料图)图为塔娜正在和其他牧民一起种沙草。锡林郭勒盟苏尼特左旗融媒体中心供图
“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生态好了,产业才能发展?!蹦诿晒派巢?、草产业协会会长张卫东表示,治沙需要多方努力,科研工作者们正因为扑下身子、走进草场、走进牧民家,好技术才能引进来,牧民才能收益。
随着防沙治沙同步开展的还有产业开发。以往让人闻之色变的沙窝子正在变为“聚宝盆”。
“在治理路径上,我们因地制宜地谋划了‘生态+’治理模式,将防沙治沙与光伏、经济林、饲草、中草药等产业深度融合?!背喾迨锌耸部颂谄旄逼斐ぱ嘌в言谔傅降钡刂卫砭槭苯馐退担门┠粱度肷卫砣?,享受防沙治沙的政策红利。
日前,内蒙古举办浑善达克沙地歼灭战现场推进会,提出8年计划,通过部署实施浑善达克沙地西部风沙路径阻隔、“蒙冀界”生态综合治理、岱海湿地综合治理、阴山东段水土流失综合治理等10个重点项目,将3600多万亩沙地纳入综合治理范围。
“我们会继续让企业、社会资本以及广大农牧民积极参与到防沙治沙工作当中?!逼渲?,3199万亩的治理任务在锡林郭勒盟。锡林郭勒盟林草局局长乌日根巴雅尔告诉记者,当地已梳理出进度表。
“科学治沙、精准治沙。治理和利用结合。从长远考虑,做到未来可持续利用、可持续发展。”内蒙古自治区林业科学研究院院长秦富仓如是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