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品楼免费论坛官网,夜来香论坛官网,凤楼信息同城附近,成都桑拿论坛品茶论坛

新闻资讯
黄河“几字弯”攻坚战的沙坡头答卷

发布时间:2025/11/10 来源:国家林草局三北局

宁夏中卫沙坡头位于黄河“几字弯”核心攻坚区,南依香山山脉,北邻腾格里沙漠东南缘,是连接黄河灌区与沙漠腹地的关键节点,更是我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的重要门户。这里干旱少雨,年均降雨量仅为187毫米,年均蒸发量却高达1980毫米,是降雨量的10倍多,因特殊的地理区位,成为“三北”工程防沙治沙的前沿阵地。数十年来,沙坡头以“三北”工程为依托,精准治理腾格里沙漠150万亩,实现了从“沙进人退”到“绿进沙退”的历史转变,书写了荒漠化防治与绿色发展的壮丽篇章。

“五带一体”创造治沙传奇

沙坡头的治沙史,始终与包兰铁路的安危紧密相连。20世纪50年代,我国首条沙漠铁路包兰铁路规划建设,因6次穿越腾格里流动沙丘区成为全线最艰巨的“卡脖子”工程。当时该区域植被覆盖率不足3%,干沙层厚达10至30厘米,流动沙丘年移动速度超5米,国外专家曾断言这条铁路“存活不了30年就会被沙漠淹没”。1958年铁路通车后,30余人的清沙队成了“守护神”,每当风沙掩埋铁轨,队员们便连夜抢险,这样的紧急驰援持续了整整10年。

“三北”工程启动后,当地逐步探索,构建起以麦草方格为基础的“五带一体”治沙防护体系,即在铁路沿线外围依次构筑固沙防火带、灌溉防护林带、无灌溉防护林带、前沿阻沙带、封沙育草带,形成“一带护一带,五带护铁路”的立体防线,这一治沙防护体系成为我国防沙治沙的原创性成果,荣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不仅保障了包兰铁路安全运行,也成为国际防沙治沙典范,被外界形象地称为“中国魔方”。同时,当地创新应用芦苇高立式沙障、刷状网绳式草方格等防沙治沙新技术,草方格固沙施工效率提高60%,造林成活率提高25%,防沙治沙成本降低27%;推广应用人工蓝藻沙结皮技术,使沙结皮形成时间由10年缩短为3年,显著提升固沙效果。当地群众在包兰铁路两侧建设生态防护林和生态经济林,发展特色农业、光伏产业、沙漠旅游业,建成了宽1公里的绿色生态经济长廊。如今,治理区面积已达150万亩,天然植物由25种增加到453种,植被覆盖率由原来不足1%上升到30%。

十年磨剑构筑生态防线

为阻止腾格里沙漠风沙南移东扩,中卫市几十年磨一剑,通过实施“三北”工程重点项目,累计完成荒漠化治理556万亩,将腾格里沙漠逼退25公里。同时,在沙坡头区大力实施宁夏南部生态?;ば薷?、国土绿化试点示范等防沙治沙工程,将治沙与铁路防护、区域发展统筹推进,编制荒漠化综合防治和防沙治沙规划,谋划建设腾格里沙漠和环香山两大综合治理示范区,持续巩固宁夏中西部生态安全屏障,力争到2027年完成荒漠化治理110万亩,森林覆盖率、草原综合植被盖度将分别达到12.91%、55.38%,实现除旅游开发区域外沙化土地应治尽治的目标。

“三北”工程攻坚战打响以来,中卫市持续巩固生态防线,紧盯生态问题突出、治理紧迫区域,在沙坡头区谋划林草湿荒一体化、沙化土地成果巩固等4个重点项目,攻坚境内固沙锁边带最后26.5公里缺口。统筹推进山水林田湖草沙一体化?;ず拖低持卫?,沿黄河北岸着力打造“光伏治沙示范区”“农田林网标准区”“林区改造先行区”等七大精品示范工程,通过退化林修复,人工固沙、封山育林育草等措施,已完成林草湿荒一体化?;は钅咳挝窳康?0%。如今,腾格里沙漠东南缘已构筑起一条长约153公里、最宽处达38公里的“绿链”锁边林草带,实现了腾格里沙漠固沙锁边目标,进一步筑牢北方沙漠防线。

绿色产业惠及千家万户

近年来,沙坡头依托沙漠光照充足、地势平坦的优势,大力推广建设“光伏+”产业。当地以“宁湘直流”通道为牵引,引进央国企参与建设“沙戈荒”新能源产业基地,采取“板上发电、板下修复”模式,每亩扎设草方格种植灌木110余株,完成光伏治沙14.5万亩。板下种植的沙棘、苜蓿等作物,既巩固了治沙成果,又为养殖业提供饲料;光伏产生的清洁能源并入电网,形成“治沙—发电—种植—养殖”的循环产业模式。这种模式不仅让荒漠变绿洲,更培育了绿色经济增长点,为“三北”工程可持续推进提供了动力。同时,当地优先吸纳周边村民参与苗木培育、沙障铺设、林木管护等工作,让群众通过劳动获得稳定收入。据统计,仅固沙林场相关项目就带动数千人次参与治沙工作,人均年增收超2万元。这种“生态+就业”的模式,既破解了治沙劳动力短缺问题,又激发了群众参与生态建设的内生动力,实现了“治沙为民、治沙惠民”的目标。

从昔日的黄沙蔽日到如今的沙绿民富,金沙、蓝海、绿洲已成为沙坡头的生动写照,它的变迁正是“三北”工程建设改变三北大地的生动缩影。1994年,中卫固沙林场因治沙成就荣获“全球环境?;?00佳”称号。如今,包兰铁路已安全通行六十余载,1992年后再未受风沙侵袭;沙漠旅游蓬勃发展,仅2024年“五一”假期就接待游客122万人次,旅游消费达7.32亿元。

站在新的历史起点,沙坡头将持续锚定“三北”工程“两高两新”定位,深化科技治沙、产业治沙、全民治沙模式,在黄河“几字弯”攻坚战中续写荒漠变绿洲的新传奇,为筑牢我国西北生态安全屏障贡献更多力量。(叶晓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