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小空间”描绘花园城市大图景
——北京社区微花园激活基层治理新活力
春季的北京市海淀区曙光街道时雨园社区,布满景天、大花海棠的社区微花园里,园艺师为居民科普植物养护知识;盛夏的石景山区鲁谷街道重兴园社区,老人们常凑在社区微花园里,一边侍弄花草,一边聊聊家常;深秋的北京五中校园门口,学生们蹲在微花园里记录络新妇生长数据……
2025年,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认真落实花园城市“人人是园丁”建设理念,以义务植树进社区为抓手,大力推进社区微花园建设。今年,全市共建成微花园143个,开展义务植树进社区活动300余场,参与人数超过1.2万人次,完成义务植树尽责面积3.8万平方米。

时雨园社区小朋友参与建设社区微花园 尚文博摄
从第一个社区微花园建成,到第一百个社区微花园完工,北京持续以新举措新形式深化共建共治共享实践,形成了社会力量参与基层治理的新模式。
义务植树拓新径
绿色尽责触手可及
“以前总以为参加义务植树活动得跑到郊区林场去,如今在家门口就能参与,还能拿到官方认证的尽责证书呢!”朝阳区大屯街道的王师傅手握刚申领到的“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尽责证书”,激动之情溢于言表。同日,宏志中学参与微花园养护的同学们,也借助“首都全民义务植树智慧管理系统”平台,记录下义务植树尽责情况。
今年,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印发《首都全民义务植树尽责形式(2025版)》,将一米阳台、院中一棵树、认建认养花箱、屋顶和墙体绿化、城市灰色空间生态化改造等群众喜闻乐见的绿化美化活动纳入尽责范围。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义务植树处处长常祥祯说:“习近平总书记强调要畅通群众参与渠道、创新尽责形式,推动全民义务植树不断走深走实。我们按照总书记指引的方向,围绕首都花园城市建设,年初制定建设100个社区微花园目标,这一任务还被纳入市政府重要民生实事项目。”

微花园建设前

微花园建成后
“在社区微花园建设过程中,我们科学规划选址布局,发动居民参与设计、种植和管护,总结了一套建养结合经验在全区推广。”东城区园林绿化局绿化科科长张志鹏程告诉记者。2025年,首都绿化委员会办公室为保障微花园建设专业、有序开展,联合北京城建园林金都公司以及有关高校,组建了一支100余人的专业技术团队。这支团队深入社区,通过召开居民议事会、方案沟通会等形式,广泛征求群众意见,将居民建议融入设计方案。
在实施过程中,团队现场开展种植技术指导,组织病虫害防治、微花园修剪等养护专题培训,确保微花园长效管护,形成了“专业指导+居民参与”的工作机制。北京城建园林金都公司的刘敏杰说:“这不仅解决了种得下的问题,还确保了养得活、管得好?!?br/>
微空间撬动大治理
基层治理显活力
在通州区铭悦园社区,社区党委通过多次居民议事会,创新采用贴纸、绘画等方式收集“一老一小”的需求,将一片曾经的菜园变成了“童梦花园”。房山区富燕二区线上线下征集数百条建议,用废旧轮胎、陶罐和乡土植物,打造出社区的“莫奈花园”。这些变化的核心是基层党组织发挥主导作用,将居民心声转化为建设蓝图。在共同打造、维护微花园的过程中,社区的凝聚力与向心力不断增强。
朝阳区建设的社区微花园均选址于社区闲置边角地、裸露绿地,通过“居民提议—社区协商—专业设计—共同建设”的流程,将“问题空间”转化为“幸??占洹?。石景山区鲁谷街道重兴园社区居民王大爷高兴地表示:“退休在家没事干,现在转一转微花园,在专业老师的指点下,不仅认得许多花卉的名字,还学会了怎么修剪枝条、防治病虫害,感觉自己快成半个园艺专家了?!?br/>
微花园建设正以其独特的魅力,推动着基层治理朝着更加精细化的方向迈进,一幅幅共建共治共享的美好画卷在城市延展。
生态教育的新课堂
五育融合的新载体
社区微花园还延伸至校园,培养花园城市建设的“小园丁”。北京10所试点学校将校园微花园打造成集生态教育、劳动教育、美育教育、德育教育、智育教育于一体的“无围墙课堂”,引领学生在亲手劳作中体悟生命的蓬勃生长,在实践探索中树立生态责任意识。
北京五中在建设校园微花园过程中成立了“星露园丁班”。同学们小心翼翼地将幼苗从育苗盆中取出,仔细挖坑、填土、压实,认真完成每一步。面对夏季暴雨和高温导致络新妇发黄卷边的困扰,他们在老师带领下查阅资料、请教专家,最终通过改善排水等方式成功解决。高二5班周稷泽表示:“这个过程让我明白,园丁不只是种花人,更是生命的守护者?!?br/>
在石景山区京源学校莲石湖分校,微花园的影响力延伸到了日??翁?。美术课上,孩子们将捡来的鹅卵石画成“自然精灵”;科学课上,他们认真记录植物生长数据。“微花园已不是一片简单的绿地,而是承载孩子们创意、合作与成长的乐园?!备眯2斡牖疃慕淌Ρ硎荆ü靶≡岸 笔导?,孩子们从校园环境的观望者,转变为创造者与守护者,这份责任感将伴随他们一生。
校园微花园场景营建,成为五育融合的创新载体,更是首都花园城市建设公共服务设施场景的重要实践。
小花园绘就大图景
共建共享宜居环境
“以前夏天开窗都是热风,现在楼下有了微花园,风里都带着花香,凉快多了?!痹诤5砬5斫值佬∧献缜用窭钆康母惺苷潜本┦型平ㄔ俺鞘薪ㄉ璧纳凑?。在植物选择上,社区微花园优先选用乡土、多年生、耐粗放管理的品种,如鸢尾、玉簪、鼠尾草等,既保证景观效果,又降低养护成本。在功能设计上,社区微花园注重“一园一特色”,有的融入科普教育功能、有的打造疗愈空间、有的兼顾儿童游乐需求,校园微花园则侧重生态实践、劳动教育与跨学科融合,让微花园既好看又实用、既育人又养心。
常祥祯介绍,下一步,北京市将继续深化“政府主导、企业参与、高校助力、居民共建”的协同推进机制,一方面总结推广微花园建设的成功经验,推动全民参与;另一方面,加强微花园与社区、街道、公园的衔接,形成“完整连续、无界多元”的花园城市空间体系。同时,还将建立健全长效管护机制,通过居民认养、志愿服务、专业指导、党员轮值等方式,确保微花园长久保持生机活力,让绿色福祉持续滋养城市发展。(尚文博 陈玉婷)
